《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读后感

  毫无疑问,二战前的大清洗给苏联军队带来相当大的打击。十月革命的高级将领中,五个元帅被清洗了三个,八个大将被清洗了六个,二十八个上将被清洗了二十七个,中将以下的人数更加让人头皮发麻。为了弥补军队职位空缺,斯大林提拔了相当一部分自己早期在察里津的部将成为高级将领。其中包括了朱可夫、伏罗希洛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元帅。

  读起来这段历史来自然感觉很神奇,为什么斯大林早期工作中能抽到这么多忠心的SSR,运气也太好了。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对优秀将领来说,早期能找到值得追随一生的人同样是一件幸事。伯乐遇见千里马,仿佛是天欲其成事一般。

  当我们注意到一个人的闪光点时,很容易就忽略了他的缺点。各苏联英雄在卫国战争中表现得成果斐然,让人瞩目于那些有名的战役,很容易让人忘记战争初期的苏联在战线上溃不成军。

  苏联前期实在是一言难尽。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德军钳形攻势下节节败退。各部联络不畅,补给装备落后,军队被成建制的消灭,面对同一种战术却反复遭受挫败。之后被人反复聊及的苏联元帅们同样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比如莫斯科保卫战前因为朱可夫的错误坚持险些让罗科索夫斯基被德军合围。不止如此,这些将领们的早期水准与现在的评价表现得极为不符。
道理很简单,人都是会变化的。几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人成长得与之前完全不同,对于这些将领来说也是同理。斯大林将职位尚低的他们越级提拔成高级将领,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能完全胜任这个位置,而是能不能信任比有没有能力更加重要。他们在这个位置的历练,不断地失败和学习,最终变成了出类拔萃的存在。

  对于我们来说亦是如此,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因为能所以才上,而是上了所以才会。自己所处的位置会逼迫自己不断进步。例如我之前在某社团面对的宣传部部长的职务,要负责海报、传单设计等工作。我在那个职位之前可谓对此一窍不通,如果当时抱着“只有擅长的人才有资格做”的想法,搞不好一辈子都学不会东西。虽然面对的每个职位工作不同,但只要抱着一颗责任心,相信任何事情最终都能做好。

  当然,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在面对机会前就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了。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才27岁,但已能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毛泽东参与中共一大时才28岁,更是在1925年起连续在农村社会调研了两年半,之后才能带领党在之后的革命中取得节节胜利。为什么他们能在刚上位就取得辉煌战果?因为他们在别人不关注的地方默默耕耘。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必着急于一年两年的成败得失。既然现在远没到我们在社会上大放光彩的时机,不如趁着现在好好提升自己,为未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