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

  既然要写长篇大论的观后感,通篇抒情、歌颂伟大不现实,不仅最终会诉于网络既成文章,而且显得虚情假意。但任务摆在这里不得不写,故随便写写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不严谨的地方请老师多包涵。

  在我眼中历史是连贯的。类似于这种试图将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关键性节点作为主题拍摄电影的政治任务毫无疑问是非常棘手的:要求编剧熟知那一段历史,懂得之前不同的事件对建党有什么作用;演员不能随便挑,在确保演技的同时人品要保证不会出黑点;不能像其他的商业片那样追逐盈利,却为了自己的钱袋子也不能有大的亏损;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监督和监管压力……这些问题都在削弱这类片的水平上限。而建党伟业这部作品则是这类电影中的合格作品,足以作为日后的教科书在介绍我们现存的这段历史时对文化产业时顺口提一嘴的存在。

  说实话,电影将各个历史片段剪在一起显得故事很凌乱,如果不是对那段历史比较熟悉的话看着电影各路人马来来往往就很容易陷入迷惑。电影中很多值得一提的人物和事件,如蔡锷、宋教仁、皖系直系等受限于长度匆匆一笔带过,同时又对毛泽东和杨开慧之间的恋情这种与主题完全无关的剧情用了很多个片段,我因此有些不满。

  电影开始于辛亥革命末。孙中山虽然是名义上的大总统,但是手头的兵权少得可怜,能指挥的只有洪门帮会的一点人,忠诚可靠的部队更少。党派方面靠同盟会,在程家柽的牵线搭桥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家合并,表面上遵从民主,实际上还是旧式江湖帮会的组织形式。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等人的矛盾非常突出,使得同盟会内部四分五裂。1912年在宋教仁组织下,同盟会重组成国民党,之后被袁世凯下令解散。高举三民主义的中国国民党到1919年去了。

  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已经埋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但宋教仁的死无疑给中国的政坛带来巨大的震动。孙中山不惜违背《临时约法》也要发动内战,“二次革命”不仅没有将原来的革命分子拧成一股绳,反而使国民党更加的分崩离析。最后,孙中山再次逃去日本。

  本来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作为中国内部极高合法性的政府,却因为称帝这一事件变得人人喊打。失去统一的中央政府之后,中国立马陷入被各军阀分裂的局面。于此同时,中国思想界也群英荟萃,堪称人类群星闪耀之时。说来也怪,不管电影中人物演讲时如何声嘶力竭,却无法打动我一分一毫。偶尔出现的有趣言论,却是从史实中抄的原话。这其实也是中国思政教育的弊病之一。讲要共和要民主,却不讲为什么要共和要民主;讲自由和平等,却不讲为什么人应该自由和平等。我能理解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给尽可能多的人统一思想,毕竟对多数人而言学习哲学和政治实在是个负担,但至少也应该给有兴趣有能力了解其背后的同学一些学习通道。我很多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不依赖于体制,所幸没和主流思想偏差太大。但各种思想缤纷繁杂,总是有很多同学会在机缘巧合下走上奇怪的道路。

  五四运动占了很大篇幅,这是应该的。虽然教科书上对五四运动的意义大书特书,什么伟大的无产阶级爱国运动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啦,进一步思想解放啦,科学民主深入人心啦……在我眼中重要的其实只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储备干部而已,其他的都是虚的。我一向十分重视组织宣传能力的,任何组织做任何事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这个组织能动员起多大的力量,而这种能力对个人来说只能通过实践来磨练。电影中这个片段拍摄得热血沸腾,但我却担心这些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青年人本身就容易心潮澎湃,而且自我意识往往也比较强。而且学生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政治力量,做出一些不怎么理智的事。这个问题在其他社会运动中也有体现。就算是五四运动,最后也是靠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才达成目的的。

  最后便是一大了。当时在中国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远不止中国共产党一家,这种性质的小组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多如牛毛,或合并,或解散,或被毁灭……这也使得一些老党员入党时间比21年还早。就算是中国共产党,从一大走到最后的也只剩两人,令人唏嘘。

  中国共产党在一大时,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位关键人物都没有参加一大。李大钊在北京因为头部受伤住院了,而陈独秀在广东教育厅任职,感觉所谓又一个新的共产主义组织成立实在不是什么大事,就派刚结婚的陈公博去上海参加会议,顺便度蜜月。而据参加一大的刘仁静说,因为当时缺乏对一大意义的认识,所以选择没有和李大钊说。电影在这方面大可不必煞有介事地为陈李开脱,这种行为就像是抗日神剧的名句“同志们,八年抗战已经进行到第七个年头了。”

  本来中共一大在7月23日召开的,后来大家都忙里忙外的,十几年下来这个日期逐渐被淡忘了。到了38年定日子的时候,党内的一大代表怎么想都想不起是哪一天了。抓半天头只记得大约是7月,因为开会的时候是盛夏时节。月头、月中、月尾,什么说法都有。最后还是毛泽东拍板,把时间定在了七月一号。开会第一天日期是迷,那闭幕日更是迷了。闭幕日现在还有大大小小六七种说法。不仅是时间,地点也忘记了。建国后为了纪念建党30周年,要寻找一大会址搞纪念馆,但是负责的工作人员多方考证,依旧找不到准确地点。因为不管是在世的参会人回忆还是一大代表们留下的文字记载都没有太明确的说法。最后还是靠大汉奸周佛海的老婆帮忙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一大的时候,周佛海参与了会议。在会议期间正在和其老婆热恋,带她去过现场,还委托她往现场送过信,所以她记得具体的地址。电影中还原了这个片段,非常有意思。

  之所以我觉得它可以作为日后的教科书在介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段历史时对文化产业顺口提一嘴的存在。并不是他的质量或者票房能达到标志性电影的水平,而是因为有官方背景,质量也没拉跨到见不得人的地步。所以是一个合格的作品。